學習“三資”管理 賦能數字鄉村 2025年海南省“機器管三資”省外進階培訓班在花園開班
學習“三資”管理 賦能數字鄉村
2025年海南省“機器管三資”省外進階培訓班在花園開班
11月12日,為期四天的2025年海南省“機器管三資”省外進階培訓班在花園村開班,旨在學習借鑒先進地區農村“三資”管理與鄉村振興經驗,推動海南數字鄉村建設與集體經濟壯大。來自海南部分縣(區)的村兩委成員齊聚這座被譽為“浙江第一村”的示范村落,開啟了一場“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度學習之旅。
開班儀式上,花園聯合黨委副書記金光強歡迎學員們走進中國第一村、農村第一城、共富第一村——花園村。授課中,他介紹了花園村從窮到富、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村到城的華麗轉型,并重點講解關于花園村“三資”管理的核心特征,一是村城管理模式,黨建引領,一分五統;二是經濟發展模式,民企發展,集體鞏固;三是村民共富模式,搭建平臺,勤勞致富;四是片區推進模式,村域融合,城鄉一體。金光強強調,“三資”管理的目標不僅是“管好”,更是為了“增值”,追求效益最大化和產業穩定擴張,這也是花園村能夠長久發展、持續繁榮、走向共富的重要法寶。
此次培訓由海南省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組織,將花園村作為核心教學基地,正是看中其在“三資”管理、黨建引領、產業融合等方面的標桿價值。花園村不僅是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更因承載浙江省“千萬工程”二十余載實踐成果,成為全國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樣板村”。2003年6月1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習近平同志視察花園村并稱贊“花園真好”,要求先富起來的花園村做好帶頭示范,帶動更多的村莊共同富裕。如今,這座村莊已實現從“村”到“城”的華麗蛻變,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786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8.2萬元。
此次培訓采用“專題授課+現場研學+座談交流”的模式,浙江省鄉村振興促進中心原主任王仲淼等專家導師,從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農經數字化管理等維度授課。學員們深入花園村各教學點,實地考察智慧鄉村治理、企業智造、農文旅融合等創新實踐,詳細了解“一分五統六融合”的花園模式——通過村企分開、財務統一管理等機制實現產權明晰,依托數字化“資產地圖”對全村資產進行全生命周期監管,將土地、人才等資源轉化為市場化資本。特別是結合浙江省“千萬工程”展示館的宏觀視角與花園村具體實踐點的微觀考察相結合,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從中國到一村”的深度學習目標。培訓將從“千萬工程”先進經驗、黨建引領路徑、花園發展模式、三資監管系統實操等維度,深度融入花園村在鄉村振興、產業培育、集體資產管理、共同富裕推進等方面的成熟實踐與創新成果。此外,參訓人員還前往東陽市寀盧村、義烏市李祖村、義烏市森山小鎮等地現場考察。
互動交流中,學員們深切感受到花園村堅持黨建引領與現代化鄉村治理的深度融合,運用“千萬工程”理念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對其發展路徑與治理成效有了更直觀的認知。大家還前往吉祥湖實地體會花園村夜經濟,在人聲鼎沸的煙火氣里,各類特色商鋪有序經營,熱鬧非凡的消費場景讓其直觀感受到花園村的蓬勃活力。學員們紛紛稱贊,花園村不僅將夜市經濟打造成了鄉村消費的新增長點,更通過“三資”透明化管理,讓集體資產在規范運營中實現保值增值,為鄉村產業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海南省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高級農藝師黃蘭表示,本次培訓將花園村經驗與海南農村實際需求緊密結合,重點聚焦“機器管三資”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培訓結束后,學員們也表示,將帶著花園村在產權明晰、產業鏈整合、數字監管等方面的可復制經驗返回海南,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探索推動鄉村振興的新思路、新舉措,推動本地農村“三資”監管效率與透明度提升,為海南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數字動能,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貢獻力量。

